kk体育5月17日(星期三)16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李一平,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蒋太仁,自治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林鼎立,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级干部祝特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豪兵,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自治区海洋局副局长谢显之,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下午好!欢迎出席广西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环境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取得积极成效。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李一平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蒋太仁先生,自治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林鼎立先生,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级干部祝特林先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豪兵先生,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先生,自治区海洋局副局长谢显之先生。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对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支持。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在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知高等植物9494种,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红树林面积位居全国第2位。同时,广西是白头叶猴、猫儿山林蛙等18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的全球仅有分布地,也是中国候鸟向澳大利亚、日本迁飞的重要通道,肩负履行《国际湿地公约》以及国际候鸟保护协定的重要职责。目前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自治区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暂行管理规定》等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和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完成2015—2020年广西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工作,开展全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以及北仑河口和山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
我区构建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kk体育,保护了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44%的红树林湿地、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建立动植物园、物种种质基因库(圃)、禽畜保种场、保存库等,保存了6万余份作物遗传资源。积极开展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德保苏铁、膝柄木等极小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全国首次实现膝柄木野外回归种植,首次攻克穿山甲子三代(第四代)人工繁育难题;成功开展资源冷杉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种群恢复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广西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2021—2035年),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扎实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积极落实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环境修复,广西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持续巩固提升,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
开展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机制,常规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开展“清风”“亮剑”“国门利剑”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物资源、古树名木等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5月至今,全区共破获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13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23名;收缴野生动物近46237只,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16881件,野生植物380285株、珍稀植物制品994.1吨。设立专门审判体系,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水平,形成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西白头叶猴保护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猫儿山、山口红树林等多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西红树林面积达933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2.7%;涠洲岛附近监测到布氏鲸两个批次就有52头次,北部湾的中华白海豚超过300多头,东黑冠长臂猿的物种数量由3群发展到了5群35头,濒危物种白头叶猴数量现已恢复到1400多只。另外,还发现了桂北琴蛙、才劳桂墨头鱼、琼楠等多个新物种和新纪录。据初步统计,广西近几年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增136种。2023年3月中旬,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72.4米的望天树,更是迄今中国岩溶地区发现的最高树,这都标志着广西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性得到了显著加强。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广西主场日活动,圆满完成在加拿大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活动,广西生物多样性走出国门。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六五环境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多渠道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万物竞生多姿多彩的壮美广西不断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感谢李一平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请问广西法院近年来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成效?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职责所在。广西各级法院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物多样性。2018—2022年,全区法院共审结涉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环境资源案件34810件,保护要素涵盖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渔业及林业资源等不同类型。如北海海事法院审理的顾某宏诉防城港市渔政支队渔业行政处罚案,支持行政机关对在北部湾海域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螺类行为的行政处罚,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为厚植广西生物多样性优势,全区各级法院着力加强生物栖息空间载体司法保护,在漓江、涠洲岛、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水域、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19个kk体育,司法守护生态系统和生物繁衍家园kk体育。
全区法院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朋友圈”,加强与检察、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与周边省市县法院的跨域协作,增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如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贵州黔西南州、云南曲靖市中级法院建立南盘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常态化司法协作机制;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梧州市苍梧县人民法院与广东省封开县法院联合设立“省际联络站”,协同保护贺江流域生态环境。
全区各级法院注重结合案件审理加强普法宣传。通过巡回审判、、典型案例发布等方式,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增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今年4月,北海涠洲岛生态巡回法庭和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分别在滴水丹屏景区、阳朔杨堤码头,通过“巡回审判+互联网直播”公开审理涉非法捕捞水产品、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案件,收到了很好的以案释法效果。每年“六五环境日”,全区法院都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媒体朋友们也都充分关注、热情报道,希望今后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做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普法宣传。
自然保护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精华、最基本的部分,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广西自然保护地监督的情况。
广西是全国建立自然保护地较早的省区之一,自1961年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之后,于1982年和1992年分别建立第一处风景名胜区和第一处森林公园,在2001年以后陆续开始建立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石漠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壮大,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提供生存栖息、繁衍发展的理想之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关于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指示批示精神,将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
一是运用现代化监测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测等技术手段,我厅组织开发了广西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通过加密或延长监测周期,加大监测范围,对全区自然保护区进行全过程监管,提前发现问题,把重点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健全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2017—2022年,我厅会同自治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连续六年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截至2022年底,全区自然保护地范围共排查发现问题811个,其中国家监督重点问题42个和地方核查重点问题26个已全部整改完成。根据国家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全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现象逐年减少,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面积逐年减缓,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面积和重点问题面积实现“双下降”,采砂采石、工矿企业以及核心区和缓冲区旅游和水电设施“四类重点”问题得到了明显控制。
三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和执法制度,提升监管水平。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地四项执法事项的通知》等多项自然保护地监督执法政策性文件,对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估、考核、执法、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提高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率和水平。
四是加大保护成效考核力度。严格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将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违法违规问题,扎实推进问题处理和整改,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为建设美丽广西作出积极贡献。
广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丰富,持续进行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和监测,经过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活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成效显著。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组织领导。广西研究出台了《广西落实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体方案》和农作物、畜禽、水产3个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成立广西落实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自治区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统筹指导各地开展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88个畜禽品种、50个水产养殖品种体尺体重、生产性能和繁育性能等测定,以及西林水牛等5个地方品种2万份遗传材料的采集、制作和保存工作。同时,开展南丹黑猪等8个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初步评估审核,并将相关遗传资源鉴定材料报国家审定。
二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实施农业种质资源登记行动。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分类布局建设自治区级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展了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针对水稻、玉米、蔬菜、甘蔗、芒果、香蕉等6个农作物品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40个自治区级以上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6个国家级、23个自治区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个国家级和28个自治区级水产良种场。
三是利用多形式多渠道交流平台,推动农业种质资源成果转化开发利用。广西12家种业企业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利用种业对外交流平台,2022年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举办了8场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展示推介水稻、玉米等“桂字号”优质种业产品品种累计2051个。新增创立2个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甘蔗、大豆、油菜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及展示评价,为企业开展新品种筛选、示范推广提供支撑。评价基地累计试验评价品种196个。
2020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习法治思想,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着力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共批捕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等犯罪225件346人,起诉1304件1944人,形成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立案监督,共受理立案监督1267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35件880人。
二是强化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促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聚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野生动植物公益司法保护力度,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6件。自治区检察院指导宁铁检察机关办理“灭绝式”电捕野生蚯蚓破坏生态案,推动全链条整治捕、购、制、销黑色产业链。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司法保护,深入开展“守护海洋”专项监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56件,防城港市检察机关办理的2件保护红树林生存环境公益诉讼案,分别入选最高检“守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三是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努力构建共同维护生物多样性社会大格局。全面推行“河(湖、林、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出台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细则,与国家林草局广州专员办、自治区林业局建立林业保护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
习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致辞中提出“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等重要主张。目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请问,广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感谢你的提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要求“落实就地保护体系”和“完善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体系”这两项重要工作任务。自然保护地作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重要形式,是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和复壮的繁衍地。目前,我区共建立了223处自然保护地,扣除重叠面积后总面积为225.36万公顷,占广西陆域国土面积的9.48%,林业部门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管部门,千方百计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管护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效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由广西、贵州联合创建的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目前已列入经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这也必将进一步加强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广西林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开展濒危物种迁地保护,在全国首次实现膝柄木野外回归种植,首次攻克穿山甲子三代(第四代)人工繁育难题;成功开展资源冷杉、元宝山冷杉、蒜头果、苏铁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以及中华穿山甲、冠斑犀鸟、鳄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外放归工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种群恢复积累了宝贵经验;成立了广西(南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前期推进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我区国家植物园创建各项工作。
下一步,我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是以林长制为抓手,将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建设管理等内容纳入林长制考核指标,加强对自然保护地保护、重要湿地、红树林湿地等红线敏感区域监督管理,维护好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安全家园。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管护系统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等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化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逐步把全区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拓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空间。三是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重要物种重点区域调查与监测,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推进重要栖息地调查与评估,完善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机构和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宣传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入理解并大力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打击这类违法犯罪方面,公安机关有哪些具体措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全区公安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犯罪问题,坚决依法打击危害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严打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开展“清风”“亮剑”“国门利剑”和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2022年5月16日以来,全区共破获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13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23名kk体育。二是重拳打击非法捕捞犯罪。严格落实“河湖长+警长”制,加强河湖沿岸巡防,严打涉水犯罪。立非法捕捞水产品案1085起,同比上升244.4%,破案10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40人,同比上升360.3%,打掉犯罪团伙12个,逮捕10人,直诉977人。三是持续保持对森林火案全力侦破高压态势。积极履行森林防火职责,成立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协调小组,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专家深入全区各地完成火灾现场鉴定37处,为侦破森林火灾案件提供有力支持。会同自治区林业局制定“四个协同”工作机制,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立森林火灾刑事案件600起、破案296起,破案率49.3%,同比提升12.7%。
当前我国推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我区也明确将“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请问下一步海洋部门关于蓝碳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具体工作部署有哪些?
广西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特别是红树林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洋碳汇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广西海洋部门已组织开展蓝碳生态系统的调查、修复和评估等方面的技术体系建设。下一步将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调查评估和碳交易试点工作,并逐步覆盖其他类型生态系统。
一是推动建立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网络,动态实施碳储量调查和监测,摸清全区蓝碳资源本底和增汇潜力。目前,已完成北海山口、防城港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探明储量共47.8万吨;2023年计划完成铁山港、珍珠湾两个海草床生态系统8个站位的碳储量调查,2024年逐步开展盐沼、海藻场等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调查。
二是开展海洋碳汇核算、增汇技术、碳汇交易机制研究,完善海洋领域碳汇计量核算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组建专家库。
三是加强部门合作,推动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广西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促进海洋碳汇交易的区域“内循环”。
四是科学实施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巩固提升重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kk体育,推动沿海三市完成7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到2023年底,争取修复岸线公里、保护修复红树林达1400公顷、修复整治海域达10000公顷。
五是争取国家指导和支持我区建立广西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抢抓碳汇发展新机遇,推动实施“广西红树林碳汇调查评估和碳交易试点工作”。
六是加强蓝碳领域科普宣传,推动与东盟各国的蓝碳合作,提升蓝碳交易的国际话语权。
感谢7位发布人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相关单位沟通采访。
广西举行庆祝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广西全面建成千兆城市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