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体育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攀新高,种业科技创新功不可没。我国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包括生物育种在内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等都需要继续稳步推进。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kk体育。这些惊人的成就,种业科技创新可谓功不可没。
近年来,我国在种业科技领域持续发力,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大量新的优质品种,一方面也在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2023年12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听取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关情况汇报后,强调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措施,在严格监管、严控风险前提下,稳慎有序推进相关工作。2023年12月25日,我国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发放。
生物育种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等技术,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开展高效、精准、定向改良和品种培育。生物育种技术是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其研发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技术对解决我国种业领域技术难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发达国家以及跨国企业集团愈发重视生物种业创新发展,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我国必须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事实上,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生物育种基础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从“863”计划起,就开始支持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育种研究,随后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予以重点支持 ;1999 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还正式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与此同时,中央一号文件多次重点提及支持生物育种的举措,除了基础研究之外,还对产业化应用提出了要求kk体育。比如继 2022 年之后,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同时进一步明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到现在,生物育种已被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并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创新格局,育成主要农作物品种数以千计,部分品种已具备充分的产业化条件。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率先突围,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已取得可观成效,截至2021年,已育成抗虫棉新品种197个,累计推广5.1亿亩,减少农药用量65万吨,带动新增产值累计650亿元。另外,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明确了通过审定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为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扫清了障碍。
不过kk体育,我国生物育种也存在一些短板。万建民院士提出,我国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原创不足,农业生物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结合不紧密,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基因不多,复杂性状形成的机理解析尚不深入。同时,育种理论方法创新能力偏弱,多维组学数据类型和规模不足,机器学习模型和生物学过程融合不够,核心算法与模型创新缺乏。我国前沿育种技术专利缺乏,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大数据技术高价值专利处于空白 ;基因编辑底盘工具、合成生物元件、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
他建议,要从构建新型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加强目标导向的基地研究、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原始突破、推进生物育种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加快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育种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育种的产业化应用也需要在机制建设方面多做探索。比如我国包括生物育种在内的很多种业科技创新,目前仍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及少数种业大企业kk体育。但科研院校的不足之处在于相当一部分品种培育出来后,真正投入规模种植的较少,转化能力、转化效率也比较低。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强化种业企业的作用,不仅要加强种业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更要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激励,支持种业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起,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更多优质新品种,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种业企业小而多、研发能力不足,面对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竞争力不强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加大力度kk体育,加强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育种技术的科学普及工作,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