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体育玄武岩玻璃上形成核糖核酸、染色质的起源、早期真核生物演化的限制因素、叶绿体内共生起源的过程kk体育、植物登陆与超疏水性、动物神经肽的起源、鹦鹉嘴龙的肚脐、埃及的阿贝力龙科恐龙、英国怀特岛的大型棘龙科恐龙、北极熊和棕熊的基因交流、乳齿象的迁徙、史上最大的啮齿类到底有多大?6.5万年前非洲南部人类的社会交流、人工智能识别100万年前人类用火证据、中国最早的直立人牙齿、雪球地球时期热带是否存在开放水域?最早的野火记录、2.5亿年来珊瑚礁分布的变化、二叠纪末大灭绝中硫酸盐气溶胶对陆地生物灭绝的影响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生命起源-核糖核酸-玄武岩-催化合成)
3.早期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限制性环境因素是氧气还是温度?(全球-25-5.4亿年-真核生物-温度、氧气)
1.种质资源库参与的全球禾本科系统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专辑出版(全球-1亿年至今-禾本科-系统发育)
2.揭示丁香属全基因组、演化历史及花香形成机制(欧亚大陆-1500万年至今-丁香)
3.逆转录转座对于叶绿体内共生起源的启示(叶绿体-内共生起源-逆转录转座-阿米巴虫)
4.蓝细菌的超疏水性对于陆生植物登陆过程的启示(超疏水性-20亿年至今-蓝细菌-植物登陆)
5.加拿大温哥华发现了与被子植物亲缘关系更近的裸子植物种子化石(加拿大-1.36亿年-裸子植物)
1.原始胴甲鱼揭秘有颌脊椎动物祖先的鳞列格局(中国-4.1亿年-胴甲鱼类-鳞片)
2.领鞭毛虫研究发现神经肽的起源早于后生动物的起源(后生动物-领鞭毛虫-神经肽)
3.哥伦比亚发现1.35亿年前新的弓鲛目鲨鱼化石(哥伦比亚-1.35亿年-弓鲛目)
1.鹦鹉嘴龙皮肤化石上首次发现恐龙“肚脐”(中国辽宁-1.25亿年-鹦鹉嘴龙-皮肤化石)
2.德国发现了4700万年前的壁虎化石(德国-4700万年-球趾壁虎科)
3.肯尼亚发现了两种巨型的侏儒鳄化石(肯尼亚-1800-1500万年-鳄科侏儒鳄亚科)
5.英国怀特岛发现欧洲已知最大陆地恐龙化石-长度超过10米的棘龙科恐龙(英国-1.25亿年-棘龙科)
1.北极熊和棕熊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基因交流关系,棕熊对北极熊的影响更大(北极-13万年至今-北极熊、棕熊)
2.有蹄类哺乳动物牙釉质的碳同位素研究揭示大平原中中新世的植被面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1480-1250万年-有蹄类-牙釉质kk体育、碳同位素-植被景观)
3.乳齿象象牙的化学分析揭示了它们幼年和成年栖息地的变化(美国-1.32万年-乳齿象)
4.全基因组研究揭示小家鼠横跨欧亚大陆的遗传多样性(欧亚大陆-23万年至今-小家鼠)
5.比利牛斯山发现犬熊科下颌化石(法国-1280-1200万年-犬熊科)
6.南美洲的两种巨型啮齿类的体型被重新评估发现比过去认为的要小(南美洲-900-200万年-啮齿类)
7.十万年前的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远古时期北极熊与棕熊的杂交(北极-10万年-北极熊、棕熊)
1.实验研究揭示古人类青少年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在挖掘时的能量消耗(古人类-挖掘活动-青少年-能量消耗)
2.史前石器瑞士军刀表明南非更新世末期的人类存在广泛的社会交流(非洲南部-6.5万年-现代人-社会联系)
3.人工智能工具发现以色列100万年前考古遗址中用火的隐藏证据(以色列-100-80万年-火的使用)
4.公王岭“直立人”牙齿形态揭示中国直立人牙齿的演化趋势(中国陕西-163万年-直立人)
1.化石大数据和气候模型共同揭示了新生代青藏高原气候演变及其驱动因素(青藏高原-6600万年至今-气候)
2.大陆风化与漂移制约辽西地区早白垩世陆地古气候转换(中国辽宁-1.25-1亿年-气候-风化、构造运动)
3.阿根廷晚三叠世脊椎动物的演化是否真的与气候变化有关?(阿根廷-2.31-2.26亿年-气候-四足动物、植物)
4.考虑到云的气候模拟质疑成冰期热带无冰水域的存在(成冰纪-云、地表反照率-无冰水域)
5.埃迪卡拉-寒武纪转折期大尺度汞循环及其对环境与生物演化的启示(印度、中国南方-5.5-5.14亿年-汞循环)
6.最早的野火记录反映了当时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已经超过16%(英国、波兰-4.3-4.15亿年-木炭-野火记录-氧气浓度)
7.三叠纪以来珊瑚礁在全球纬度分布的变化(全球-2.5亿年至今-珊瑚礁分布-温度、板块构造)
8.二叠纪末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释放的硫酸盐气溶胶可能导致了陆地生物的灭绝(澳大利亚悉尼盆地-2.57-2.48亿年-硫同位素-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硫酸盐气溶胶)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6月8日)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3.早期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限制性环境因素是氧气还是温度?(6月12日)
一项研究系统汇编了已报道的2.5~0.54 Ga可靠的线)、分子化石(甾烷类化合物)和分子钟三方面的证据,提出真核生物演化可大致分为潜在起源(2.3~1.8 Ga)、缓慢演化(1.8~0.8 Ga)kk体育、多样性波动(0.8~0.635 Ga)和首次辐射(0.635~0.54 Ga)四个阶段。文章图片kk体育。
全球学者集中报道了禾本科植物分类学、分子系统发育、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团队深度参与了最新的禾本科分类系统和禾本科生物地理与宏演化历史两项全球尺度的工作,并主导一项代表类群的生物地理研究工作。
种质资源库参与的全球禾本科系统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专辑出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项研究在东亚广布种华北紫丁香(Syringa oblata)全基因组测序组装的基础上,开展了包括其近缘种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木犀科的祖先具有20条染色体,在渐新世中期前经历了一次二倍化事件,随后加倍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断裂重组,最终形成了木犀科植物的46条染色体。文章图片。
5.加拿大温哥华发现了与被子植物亲缘关系更近的裸子植物种子化石(6月14日)
Xadzigacalix quatsinoensis的器官形态、维管形成、珠孔和珠被的性质以及珠孔管的结构将其与所有其他裸子植物分支区分开。分支分析表明该新植物可能与捕麻植物或被子植物有亲缘关系。这些结果与对中生代裸子植物排卵结构的重新评价相补充,为研究开花植物爆炸性多样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图片。
原始胴甲鱼揭秘有颌脊椎动物祖先的鳞列格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3亿年前鹦鹉嘴龙皮肤化石上发现首个恐龙“肚脐”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埃及撒哈拉沙漠西部著名化石遗址出土9800万年前阿贝力龙科恐龙化石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5.英国怀特岛发现欧洲已知最大陆地恐龙化石-长度超过10米的棘龙科恐龙(6月9日)
英国最出色的“化石猎人”在怀特岛发现巨大的鳄鱼脸恐龙--白石棘龙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CNN:欧洲最大型捕食动物恐龙遗骸化石被发现 棘龙身长达10米重量有数吨
古生物学家可能发现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的遗骸--中国数字科技馆
1.北极熊和棕熊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基因交流关系,棕熊对北极熊的影响更大(6月6日)
2.有蹄类哺乳动物牙釉质的碳同位素研究揭示大平原中中新世的植被面貌(6月8日)
13200年前一只游荡的雄性乳齿象在血腥的交配季节战斗中死亡 距离它的家乡近160公里
美国古生物学家破解乳齿象Buesching生前习惯及死因等谜团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6.南美洲的两种巨型啮齿类的体型被重新评估发现比过去认为的要小(6月15日)
7.十万年前的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远古时期北极熊与棕熊的杂交(6月16日)
1.实验研究揭示古人类青少年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在挖掘时的能量消耗(6月6日)
2.史前石器瑞士军刀表明南非更新世末期的人类存在广泛的社会交流(6月9日)
Howiesons Poort刀片被称为史前的“石头瑞士军刀”,它是按照类似的模板制作的,跨越了很远的距离和多个生物群落。这项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发现,大约6.5万年前在非洲南部大量生产的人工制品形状类似。这表明他们一定是在互相分享信息——他们是有社会联系的。文章图片。
3.人工智能工具发现以色列100万年前考古遗址中用火的隐藏证据(6月13日)
人工智能工具发现以色列100万年前考古遗址中用火的隐藏证据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AI人工智能进军考古学 以色列科学家用深度学习算法发现近100万年前人类用火证据
1.化石大数据和气候模型共同揭示了新生代青藏高原气候演变及其驱动因素(6月6日)
在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下,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呈现逐渐变冷的趋势。尤其是自晚始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使该区域气候变化更加显著:温度由之前的纬度分布格局转变为由地形地貌主导的分布格局,随着青藏高原东北向生长,温度降低和降水减少的范围向高原的东北方向扩展。
化石大数据和气候模型共同揭示了新生代青藏高原气候演变及其驱动因素----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的变化是否真的由气候变化驱动?针对阿根廷Ischigualasto-Villa盆地的古气候和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埋藏学和采样偏差对于生物记录变化影响较大,但但随着气候从更温暖、更干燥的条件转变为更温和的湿润条件,假鳄类主龙的多样性和喙头龙的丰度存在上升。文章图片。
5.埃迪卡拉-寒武纪转折期大尺度汞循环及其对环境与生物演化的启示(6月13日)
埃迪卡拉-寒武纪转折期汞循环以及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模式图。对华南地区ZK4411钻井岩心样品(时间跨度约550–514 Ma)开展了高精度汞含量及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印度和华南地区已发表的汞地球化学数据,建立了大尺度的汞循环模式,从新的视角探讨了这一关键时期环境与生物协同演化。文章图片。
伍耀文等-EPSL:埃迪卡拉-寒武纪转折期大尺度汞循环及其对环境与生物演化的启示
6.最早的野火记录反映了当时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已经超过16%(6月13日)
研究利用温水珊瑚礁的化石证据验证了他们的预测。表明在过去2.5亿年前到大约3500万年前,由于气候变暖,浅海海底分布更均匀,珊瑚比今天生活在离赤道更远的地方。大约3500万年前,由于全球变冷kk体育,以及被认为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印度-澳大利亚群岛的构造变化导致浅海面积增加,珊瑚集中于热带。
8.二叠纪末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释放的硫酸盐气溶胶可能导致了陆地生物的灭绝(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