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体育核糖体的原始内核、显生宙植物生物量变化、奇虾类新物种完整化石、海葵长生不老的秘密、提丰怪物是一种腹足类、3.6亿年前的便便、保存了内脏解剖结构的盾皮鱼类、中国恐龙蛋揭示恐龙灭绝之谜、西里龙类是三叠纪的鸟臀类?最早的长臂猿化石、南美洲的犬科动物是哪来的?为什么人类有更大的新皮层?显生宙大灭绝事件与火山事件的关系、中国南方如何从荒漠变森林?
2.与真核生物共生形成的细胞器遵循着相同的基因保留规则(真核生物-内共生-线粒体、叶绿体-基因保留和丢失)
3.显生宙植物登陆与扩张的气候机遇(全球-5.39亿年至今-陆生植物生物量-古地理、气候)
4.中华叉羽叶(种子蕨植物)在中国华南的新发现及意义(中国南方-晚三叠世-种子蕨类)
5.华南发现了原松藻三维立体化石为植物界的分化时间提供了新见解(中国陕西-5.41亿年-绿藻石莼纲)
2.澄江动物群完整奇虾化石标本揭示奇虾类系统演化新信息(中国云南-5.18亿年-奇虾类)
3.海葵神经细胞和腺细胞共有保守的调控因子且终生存在(海葵-神经细胞、腺细胞-细胞分化)
4.石炭纪的提丰怪物可能是一种浮游腹足类(美国蒙大拿州-3.24亿年-软体动物腹足类)
2.澳大利亚3.8亿年前泥盆纪盾皮鱼类化石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心脏(澳大利亚-3.8亿年-盾皮鱼类-内脏)
3.中国恐龙蛋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中国中部-6824-6638万年-恐龙蛋、恐龙-恐龙灭绝)
2.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亚洲啮齿类动物群的更替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东亚-5600-3000万年-啮齿类)
3.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南美洲犬科动物的线.巨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对生态系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得克萨斯州-更新世末期-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1.人类新皮层扩张的基因基础(人类、黑猩猩-ARHGAP11B基因-新皮层)
3.人类演化伴随着脑容量增大的是头骨形态越来越幼态化(古人类-400万年至今-头骨-脑容量)
4.人类骨盆形态的遗传调控基础揭示人类直立行走的基础(人类-骨盆-直立行走)
1.统计学研究表明显生宙的大灭绝事件与大火成岩省的喷发有关系(全球-显生宙-大灭绝-大火成岩省喷发)
3.利用Mg-Cu-Zn同位素揭示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高纬度地区古气候变化(中国新疆-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火山活动)
4.亚洲气候重组与青藏高原隆升(亚洲-6600万年至今-青藏高原隆升-季风、气候)
>
今天地球上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但是核糖体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最近一项研究在核糖体内部发现了一小块RNA形成的口袋片段,并认为这是原始核糖体的残留,研究发现这个结构确实可以介导肽键的生成。新闻图片。
>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解释了这些规则是如何决定为什么这些细胞器保留了自己的DNA而不是将其丢失给宿主细胞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叶绿体和最近共生的某些细菌都是根据一套普遍的规则演化的。文章图片。
>
显生宙不同植物功能型潜在生物量的变化。研究利用FLORA模型,发现显生宙全球潜在生物量存在两次峰值期,第一次峰值在奥陶纪,第二次峰值在侏罗纪-古近纪。两次时间分别与植物的登陆、被子植物的快速辐射演化时段对应。研究认为古地理格局和辐射强迫的变化,为植物的演化与扩张提供了气候机遇。
>
新研究对新近发现自中国华南的中华叉羽叶植物化石新材料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kk体育,对其形态学特征取得了新认识,并据此深入分析了其化石记录和时空分布特征。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古植物与孢粉学论评》。文章图片。
中华叉羽叶(种子蕨植物)在中国华南的新发现及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5.华南发现了原松藻三维立体化石为植物界的分化时间提供了新见解(9月21日)
>
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藻类属和种,叫做中华原松藻(Protocodium sinense),它的起源比陆地植物和现代动物的起源还要早,为植物王国的早期多样化提供了新的见解。这块5.41亿年前的化石在中国的一个地点被发现,是该时代第一个被三维保存的最古老的绿藻化石。新闻图片。
>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围胸类分歧时间树 。近日,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李新正课题组在蔓足类系统发育及化能生境适应性进化方面获新进展,相关成果在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发表。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围胸类分歧时间树。文章图片。
>
帽天山开拓虾(Innovatiocaris maotianshanensis)三维艺术复原(杨定华制作,曾晗、赵方臣指导)。文章图片。
澄江动物群奇虾化石研究发现新种:帽天山开拓虾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澄江动物群完整化石标本揭示奇虾类系统演化新信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高度保守的基因保证了海葵神经元和腺细胞的终生分化,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遗传指纹显示,这一进化上非常古老的动物门的成员使用相同的基因级联来区分神经元细胞类型,就像更复杂的生物体一样。在海葵的一生中,这些基因也负责有机体中所有细胞的平衡。
>
动物演化树上的早期分支,如水母和海绵,违背了衰老的常规。有些表现出再生受损或缺失组织的能力,阻止或逆转衰老,至少有一种水母表现出“永生”的形式。一项新研究详细研究了一组名为乙酰化酶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与保护这些动物以及动物王国的其他动物免受细胞损伤和衰老有关。文章图片。
>
一项研究研究了几十块在现代格陵兰岛一个古老湖泊的遗迹中发现的粪便化石,或称粪化石kk体育。研究人员检查了样本的外部形状和大小,并用CT建立它们内部的详细图像。研究确定了八种不同类型的粪化石。这比该地区化石记录中已知的脊椎动物类群数量还要多,表明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出乎意料地高。
2.澳大利亚3.8亿年前泥盆纪盾皮鱼类化石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心脏(9月15日)
>
一颗3.8亿年前的心脏,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在一篇近期的《科学》论文中,由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借助最新的研究工具,从一枚有颌鱼化石中揭示了清晰的心脏、胃、肠道和肝脏三维结构。这一发现为理解脊椎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3.8亿年前泥盆纪鱼类化石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心脏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科学》:3.8亿年前的心脏,揭示生命演化历史
研究报道Gogo lagerstatte泥盆纪盾皮鱼纲器官的特殊保存情况-小柯机器人-科学网
>
Opisthiamimus gregori复原图。美国莫里森组发现了一种十分完整的喙头蜥爬行动物。
>
巴西发现了5.7米长的小型泰坦巨龙类Ibirania parva,距今约8300万年。文章图片。
>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对陕西山阳盆地开展了系统的古生物学、磁性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等工作,为解答恐龙灭绝之谜提出了新的认识。文章图片。
我国科学家研究提出恐龙灭绝新观点:多样性降低+小行星撞击地球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中国恐龙蛋化石的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PNAS: 地大武汉 恐龙为什么灭绝?恐龙在其灭绝前200万年间的低多样性
中国学者最新论文提出恐龙灭绝新机制:多样性持续性衰退导致_科学湃_澎湃新闻-The Paper
>
鸟臀类恐龙在三叠纪缺少基部成员。最近一项研究认为西里龙类应该是鸟臀类在三叠纪的成员。文章图片。
>
元谋小猿复原图。云南元谋新发现的被命名为元谋小猿(Yuanmoupithecus xiaoyuan)的小型猿类,被科学家团队确定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长臂猿,这一发现将长臂猿化石记录向前推至距今7-8百万年前。新闻图片。
《人类进化杂志》:中国西南部发现最古老的长臂猿化石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我国云南元谋新发现的小型猿类化石为已知最早的长臂猿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中国西南(云南元谋)发现最早的长臂猿化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亚洲啮齿类动物群的更替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9月18日)
>
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东亚啮齿类属级多样性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茜等人全面梳理了早始新世初期到早渐新世亚洲啮齿类化石数据,在亚洲哺乳动物动物分期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啮齿类动物群的特征,同时在属这一级别上对啮齿类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文章图片。
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亚洲啮齿类动物群的更替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什么导致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灭绝?新研究称火山活动似乎是关键驱动因素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一次“预演”让东亚啮齿动物成功跨越全球降温事件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
>
南美洲的犬科动物种类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多,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领导的一项令人惊讶的新基因组分析显示,所有这些像狗一样的动物都是从350万到400万年前进入南美洲的一个单一物种进化而来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这些不同的物种起源于多个祖先。文章图片。
>
学者对德克萨斯州爱德华兹高原晚期更新世巨型动物灭绝对一个哺乳动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是通过描述事件前后动物体型和饮食同位素生态位的变化。他们发现群落发生了显著的重组,特别是在食肉动物中kk体育,生态复杂性的丧失和许多空缺的生态位。复杂性的丧失可能意味着生态系统弹性的降低。文章图片
>
最新研究研究表明kk体育,人类特异基因ARHGAP11B是确保胎儿人类新皮层基础祖细胞水平升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这表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种人类特有的基因是新皮层扩张的主要贡献者。文章图片。
>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由数千种不同的细菌和古生菌组成,它们在人群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科学家们现在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它们的人类宿主有着平行的进化史:这些微生物在人类肠道环境同进化了数十万年。此外,一些微生物表现出的基因组和功能特征使它们依赖于宿主。新闻图片。
>
马拉加大学的两位古生物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刚刚揭示,人类的进化独特地结合了脑容量的增加和越来越年轻的颅骨形状的获得。该研究补充了对较晚发现的四种新的人科动物颅骨标本的分析:湖畔南猿、普罗米修斯南猿、纳勒迪人和龙人。此外,该研究还加入了现代类人猿的幼年样本。新闻图片。
>
人类的骨盆十分重要,它是人类双足直立行走和生产大脑袋婴儿的基础,但是骨盆在人类发育过程中如何以及何时形成一直没有很好的了解。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了在人类怀孕时,骨盆如何根据遗传和基因作用发生形态改变,这可能是认识人类双足行走起源的基因基础。新闻图片。
>
白垩纪末大灭绝是德干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造成的吗?一项新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火山活动是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关键驱动因素。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定量证据,表明大型火山爆发和物种大规模更替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的问题。文章图片。
>
清江盆地始新世植被景观(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图,(a)早始新世:以耐旱麻黄为主的灌木荒漠,(b)晚始新世:以喜湿润的杉科植物和山地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沼泽森林。文章图片。
Palaeo-3: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青藏高原研究所
3.利用Mg-Cu-Zn同位素揭示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高纬度地区古气候变化(9月18日)
>
通过与全球其他经典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剖面对比,认为在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可以与同时期全球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相联系,表明在远离泛大陆的高纬度大陆地区,其气候变化依然受到该时期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喷发的影响。文章图片。
CG: 吉林大学 利用Mg-Cu-Zn同位素揭示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高纬度地区古气候变化
>
亚洲气候重组与高原隆升的全球影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带领的新生代环境团队,受《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期刊编辑部邀请,便围绕亚洲气候重组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的主题,对近20年来相关科研进展进行综合集成归纳与分析kk体育,旨在梳理出亚洲气候演化主线,进而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NREE:亚洲气候重组与青藏高原隆升----青藏高原研究所《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亚洲气候重组与青藏高原隆升 - 科研速递 - 化石网